万 物 社 区 地 图 计 划
培养一个孩子 需要一座城市
自然中的启蒙乐园,城市里的万物山林,社区里的信任伙伴
万物启蒙是2020年博鳌亚洲论坛儿童友好社区发起者之一
按联合国54项儿童友好公约标准打造
安全、自由、尊重的有光儿童友好社区
服务于3-12岁儿童成长的社会化学习课程空间
友善多元的社区生态
1/ 专业的万物学园
2/ 开放儿童图书馆
3/ 地域文化博物馆
4/ 民艺非遗传承馆
5/ 节气民俗体验馆
6/ 儿童原创艺术馆
7/ 分级儿童电影院
8/ 大家的学者讲坛
9/ 东方美学传习所
10/家长社区小学校
让儿童站在社区中央
以课程内容打通家庭-学校-社区的围墙
让儿童高质量社交重新回到熟人社群
全社会共同培育儿童成长
友好的人文空间
全时课程陪伴
01.
公共童书课程
与成都书语合作的公益儿童阅读馆,每一本童书都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精心选择,分级上架,提供思辨式分级阅读指导,面向社区全天候开放。
02.
社区电影课程
专业的儿童电影分级课程,面向社区家庭,提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电影鉴赏及教育对话活动。
03.
大家公众讲坛
邀请地方各界跨界领域的专家,为家庭、儿童开设公益通识讲座,并安排教育对话。
04.
地方民艺课程
与谷雨民艺平台合作,开设非遗大师民艺手工课程,让儿童参与、活化、传承地方文化。
05.
走读故乡 人文研学
结合社区所在地研发故乡风物课程,带儿童多维度探索乡村城市文明,从故乡开始,抵达全世界。
06.
新红梅·老行当 | 红梅社区探索课程案例







当万物有邻作为万物启蒙的践行者,投身学习型社区营造,将目光投向社区烟火时,我们不再满足于书本的抽象,而是在儿童友好的“触手可及”的真实中,亲手解开万物的哲学。
“新红梅·老行当”未来社区系列课程,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注脚。在北仑红梅社区,万物有邻以“理发”为切口,引导孩子们从宁波方言的“剃头”声里,触摸“万事从头开始”的厚重。一缕头发,是角蛋白的演化奇迹,也是忠孝伦理的历史见证;一把推子,既能重塑容颜,更能串联起清廷《剃发令》的沧桑与今日“托尼老师”的喧嚣。它承载着“三代共学”的温情,践行全民学习的深度可能,更教会我们:历史不在远方,就在发丝流转的瞬间。
07.
丁山下·有点田 | 丁山社区“下田趣”系列课程案例











在城市边缘,种下一片邻里与文化的共生田,春日的晨光中,吟唱着《春耕祈福》伴随锄头落地的声响,唤醒沉睡的土地….“丁山下·有点田”品牌正式发布,这片城市荒地蜕变为连接邻里与自然的社区纽带,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社区生活模式。
以前我们住在同一栋楼却互不相识,现在因为一块菜地,邻里间有了共同话题。这是我们“丁山下·有点田”品牌赋予社区关系更深层次的意义。当慧琴幼儿园的孩子们身着农耕服饰表演《田间畅想》,当阿国叔叔“感慨”现在种地是为了“记得”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活动,也是一条连接城市文明与农耕传统的情感纽带,更是文化记忆的觉醒。这种长线规划展现了对社区营造规律的深刻认识——真正的社区文化不是一场活动能够造就的,而是需要四季耕耘的耐心与坚持。
一 起 共 建 儿 童 友 好 社 区
每一个童年,都不该被辜负。让儿童陪伴儿童,共建同侪相长的社区。
引 领 儿 童 友 好 社 区 标 准